4月12日,美元指数盘中再次冲上100,最高报100.2330。这已是美元连续第3个交易日在盘中触碰100关口。
国际上,俄乌冲突造成欧洲美国“此消彼长”,也推升美元指数走强。西部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张静静分析,俄乌冲突加剧了欧洲通胀压力,其经济前景存在不确定性,欧洲央行上半年加息预期不升反降。相比之下,美联储加息预期在俄乌冲突后并未减弱,美强欧弱局面再度显现,美元被动升值。
建信期货研报此前指出,由于美元指数构成中,欧元、英镑权重分别为57.6%、11.9%,欧元占绝对权重,欧元、英镑权重合计为69.5%,因此美元指数受欧元影响较大。今年2月以来,欧元兑美元汇率持续回调,一度跌破1.1美元这一关键位置,并在1.1美元这一位置附近徘徊。
总体上,尽管近期美元指数走强,但人民币汇率仍展现出韧性。4月12日,截至16:00,在岸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报6.3690元,与前一交易日在岸人民币16:30收盘价相比,升值9个基点。
业内人士预计,短期内美元指数走高,或对人民币汇率形成一定的压力。但人民币汇率不存在大幅回调基础,人民币汇率弹性将进一步增大,人民币汇率预期保持稳定较为关键。
鲁政委分析,境内美元“缓冲垫”仍发挥作用。3月外储吸收的境内美元规模增长,有助于加快境内美元资金池的消耗,短线美元指数将面临技术性阻力,美元兑人民币上行动能可能减轻。
“在外需强、内虚弱情况下,贸易顺差的扩大将带动外汇流入增加,对冲人民币贬值压力。”华泰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张继强进一步分析。此外,对于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倒挂对人民币汇率的负面影响,张继强也表示,中美名义利差显著收敛,但实际利差仍宽,成为支撑人民币汇率强势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