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周最具爆发力六大牛股(名单)
正海生物中报点评:生物再生材料龙头业绩靓丽核心品种高增长延续 投资要点 事项: 公司发布2018半年度报告,实现收入1.05亿元,同比增长25.10%;实现归母净利润3998万元,同比增长91.3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932万元,同比增长84.77%。EPS为0.50元。公司业绩符合预期。 其中Q2单季度实现收入5802万元,同比增长22.25%;实现归母净利润1810万元,同比增长38.06%;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1.31%。 平安观点: 公司业绩符合预期,经销占比提升致销量大增:公司2018上半年实现收入1.05亿元,同比增长25.10%,实现归母净利润3998万元,同比增长91.39%,公司业绩符合之前市场预期,同时公司预告1-9月份累计净利润同比增长50%-70%,高增速望持续。上半年公司整体销量12.87万片(瓶),同比增长60.07%,与收入增速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上半年公司经销模式收入占比达到71.68%,较2017年的62.68%提升明显,而Q1与Q2之间基本持平。经销模式占比提升也导致公司销售费用率下降5.27%至37.85%,整体三费率由65.64%下降到53.17%。 主要品种保持快速增长,高盈利能力持续:上半年公司两大核心品种口腔修复膜和生物膜销售额分别为5005万元和4856万元,分别同比增长22.50%和23.04%,保持快速增长,毛利率分别为93.18%和93.01%,仍然保持优秀的盈利能力。骨修复材料收入预计在500万左右,规模较小。针对现有品种公司通过增加规格的方式来提升定价权和实现差异化竞争,如口腔修复膜在2017年规格由45种增加到500多种,骨修复材料增加规格型号的注册变更通过审评,产品规格由13个增加到25个,生物膜增加规格型号的注册变更仍在审评中,预计获批后将增加200余个产品规格。 在研产品储备丰富,活性生物骨预计最先落地:公司相继启动了活性生物骨、引导组织再生膜、新一代生物膜等新产品的梯队研发,其中活性生物骨处于临床试验总结阶段,预计最早2019年获得产品注册证,相比现有品种添加了活性因子BMP,参考美国销售数据,市场规模可达十亿美元级别;引导组织再生膜在进行临床试验,预计2020年获得注册证,有望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子宫内膜修复材料是潜在大品种,考虑到人工流产和剖腹产人群庞大,市场规模比现有品种高出一个数量级,预计在3-4年内拿到注册证书。其他品种如尿道修复补片、新一代生物膜、鼻腔止血材料等有望在2021年获批。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看好生物再生材料在政策支持、人口老龄化和进口替代趋势下走上快速发展之路。我们维持公司2018-2020年EPS分别为1.07元、1.35元、1.68元的预测,当前股价对应2018年PE为57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产品集中风险:目前公司收入主要集中于口腔修复膜和生物膜,尽管拥有丰富的在研产品,但新产品上市时间较长,若主导品种市场环境、下游需求、竞争态势发生重大变化,则公司业绩将受到重大影响;2)新产品研发风险:公司拥有多项在研产品,主要是三类医疗器械,研发过程投入大、环节多、周期长,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具有一定的风险。(平安证券)
|
1、本网站中的文章(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2、文章来源为均为其它媒体的转载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 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话和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来信:fengyueyoubian#sina.com (请将#改为@)。
3、本网站所载文章、数据、网友投稿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与第一金融网站无关。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