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机场董事长吴建融落马
[摘要] 据统计,机场从国际航班赚取的飞机起降费等收入,要比国内航班高出85%左右。
时代周报记者 吴平 发自广州
8月6日18时50分,中纪委网站省管干部的执纪审查栏目下,刊登出了上海机场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副书记吴建融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的消息,确认他涉嫌严重“违纪违法”。
受此影响,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上海机场股价重挫,盘中几乎跌停。自2017年3月以来,上海机场的股价在经历2年左右的横盘之后突然拉升,从27元/股左右上涨到2018年7月最高64元/股左右。
巧合的是,这段时间恰好与吴建融的任期重合,他也是在2017年前后开始担任上海机场集团董事长一职。另外,备受关注的上海机场免税店招标也于近期敲定。
截至时代周报记者发稿时,上海机场集团官方网站企业基本情况介绍一栏,法人代表、董事长依然填写的是吴建融。
吴建融其人
根据中纪委网站,吴建融是浙江吴兴人,生于1962年,公开的最早职位是在上海邮电工业公司任团委书记,此后一路爬升,担任上海市邮电管理局团委书记,而后又担任共青团上海市委青工部代部长、组织部部长、副书记。
2009年7月13日,吴建融曾在上海市市管干部任职前公示的信息中出现过,当时其担任上海市金融工作党委副书记。公示的时候,正拟任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市物价局局长。
这个阶段,吴建融的仕途可谓一帆风顺。此后,吴建融开始担任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
根据上海机场集团2017年社会责任报告,2017年4月7日,上海市市委市政府决定,吴建融任上海机场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
2017年7月前后,公开新闻显示,吴建融首次以上海机场集团董事长的身份出席活动。当时的新闻报道很低调,在一则“上海机场集团与上海东方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消息中,吴建融以上海机场集团董事长的身份露面。
有趣的是,在到任上海机场集团任董事长之前,吴建融也恰好担任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与戴海波职位类似。
2016年,上海市政府原副秘书长戴海波被检察院提起公诉。根据起诉书,戴海波利用担任上海张江集团总经理、浦东新区副区长等职务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在境外开设银行、股票、基金等账户,数额巨大。
戴海波曾任上海“首虎”原上海市副市长艾宝俊的副手、秘书。2017年4月,艾宝俊一审被判有期徒刑17年。据披露,艾宝俊利用担任宝山钢铁总经理、上海市副市长等职务便利,收受他人给予的财物,共计4321万元。
持续扩建
作为上海机场集团旗下的唯一上市公司,上海机场全称为上海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贾锐军,第一大股东为上海机场集团。
上海拥有虹桥和浦东两座国际机场,都属于上海机场集团旗下。上海机场集团经营层面下设的子公司,其中就包括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公司、上海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在股权方面,上海机场集团持有以浦东机场为主体的上海机场53.25%的股权,又持有以虹桥机场为主体的沪港机场管理有限公司51%的股权。
相比起来,浦东机场的发展要快于虹桥机场。截至2017年底的旅客吞吐量,浦东机场为7000万人次,同比增长6%,虹桥机场为4188万人次,同比增长3.5%。
2004年,上海机场资产重组,置出虹桥机场的相关业务和资产,变为单独以浦东机场为经营主体的上市公司。在那之后,上海机场始终处于不断投资扩建之中。
2003年投资21亿元,建设第二跑道;2004年投资150亿元,建设T2航站楼和第三跑道;2012年投资14亿元,对T1航站楼进行改造;2014年投资19亿元,对飞行区下穿通道和5号机坪进行改造;2015年投资201亿元,建设卫星厅。
“卫星厅是浦东机场近期的关注重点,建筑面积达到52万平方米。相比起来,现有的T2航站楼的建筑面积仅为48万平方米;T1航站楼建筑面积则更小,仅为27.8万平方米。”北京某证券公司交运行业分析师张航对时代周报记者说,“卫星厅是与T1航站楼和T2航站楼配套使用,旅客在T1和T2完成值机、安检手续,再到卫星厅候机,卫星厅不设置安检区和办票区,因此有更大的面积用来设置商业店面等。”
投资带来了产能的持续扩张。浦东机场的旅客吞吐量持续上升,在2016年已经达到6600万人次,2012–2016年的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速,分别为8%、5%、9%、16%、10%。
浦东机场与虹桥机场分工明确,虹桥机场主要承接国内航线,浦东机场则偏重国际航班。
2016年,全国主要机场中,浦东机场的国际航线占比最高,达到50%。相比起来,在国际航线方面,首都机场占比26%,白云机场为21%,深圳机场为5%,厦门机场为13%。
据统计,机场从国际航班赚取的飞机起降费等收入,要比国内航班高出85%左右。
免税扣点比例或将提高
一般而言,机场的收入来源分为航空性收入和非航空性收入,前者主要指从起降的飞机身上赚取的收入;后者则是机场利用旅客人流优势开办商业店铺、广告等赚取的收入。
与国际机场相比,国内机场经营效率偏低,非航空性收入占比偏低,一直以来被市场诟病。
根据公开数据,2016年的非航空性收入占比,首都机场为45%,浦东机场为49%,白云机场为22%,深圳机场为23%,厦门机场为38%。而国际成熟机场的代表,法兰克福机场为65%,新加坡樟宜机场为60%,香港机场为67%。
另据统计,2016年上海机场单位旅客零售额为每人次38元,相比起来,虽然达不到香港机场的102元、新加坡樟宜机场的96元、法兰克福机场的59元,但还是高于首都机场的29元、白云机场的25元。
可见,在国内机场当中,首都机场和浦东机场的表现相对较好。
浦东机场T1和T2航站楼里的免税店是一门非常赚钱的生意。此前,上海机场授权中国免税品有限责任公司旗下的日上免税行有限公司负责经营,并从其身上收取利润分成。
其中,浦东机场T1航站楼的经营期限是2021年12月31日到期,浦东机场T2航站楼的经营期限是到2018年3月31日。
“根据测算,北京首都机场在2017年重新签订了免税店经营合同,免税扣点比例大幅度提升到47%左右,这一数字在2016年及之前约为25%。因此,浦东机场T2航站楼的免税店,新签约的扣点比例如果能够提高,将提升公司盈利水平。”张航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7月19日,上海机场发布公告,确认向日上免税行发出中选通知书,选定其为浦东机场免税店项目的中选人。该项目包括浦东机场T1、T2航站楼和卫星厅,期限为自2019年1月1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止,其中T1自2022年1月1日零时起始,卫星厅自启用日始。
粤ICP备16012416号